思政課教學

當前位置:首頁  思政課教學

我院組織觀看“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時間:2020-03-13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1075

在舉國上下衆志成城、萬衆一心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期,3月9日,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人民網聯合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開課。此次“思政大課”邀請了清華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艾四林、中國人民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秦宣、北京師範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王炳林、中央财經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馮秀軍四位教授結合思政課程的内容對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進行了深刻的解讀。馬院高度重視此次活動,統籌安排、克服直播擁堵困難,提前三天通過學院官網、微信等平台積極推廣宣傳,及時下發觀看通知,鼓勵思政教師組織學生統一觀看、研讨。

    

學院依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個教研部組織南航學子在線觀看直播并研讨,無法觀看直播的學生在課後也積極主動地進行了回看,師生通過超星平台留言、微信群讨論、朋友圈等多種方式熱議“思政大課”,針對這場思想的盛宴積極發表自己的感受。截止至3月13日,據不完全統計,共有5696名南航學子在我院老師的組織下“雲學習”了這場特殊的“思政大課”。

師生們紛紛表示,這是一堂特殊時期意義非凡的思政大課,也是一堂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大課”。王智老師的毛概班級吳星雨同學通過超星平台留言:“這次疫情,帶給我感動與震撼的,就是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源源不斷、興盛無比的生命力。黔首懷志、匹夫報國,每一次災難,每一次磨煉,都會從億萬國人中湧現出無數的戰士。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是寫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崇高精神!” 

陳紅桂老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培優班課堂中王若凡同學留言很有代表性,反應了許多同學共同心聲,他寫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必然要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國共産黨作為最高領導力量,統一領導協調各方,全民萬衆一心、同舟共濟,顯現出了我國巨大的制度優勢。多難興邦,在曆史上中民族面對過諸多的磨難,并從中總結了經驗。在此次疫情中,中國将古代有效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作為一個大國,中國有着開放的胸襟和責任擔當,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的防疫窗口期和可之借鑒的防疫經驗。這也符合我國一向主張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共同發展。通過這次戰疫,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青年一代的勇氣和擔當。沒有人天生是英雄,是責任和擔當讓青年們一邊恐懼、一邊勇敢的破繭成蝶。也正是這一代人一代人接棒式的擔當和使命讓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年”。

孫佳敏老師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發起了“如何看待疫情下的中國擔當”大讨論,引起了學生的廣泛參與。“疫情發生後,武漢采取封城的措施來阻斷病毒傳播,不惜損失巨大的經濟利益來控制疫情,在這種特殊時期,黨和國家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為了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努力。中國,我真的服!中國,我真的愛!”長空學院易禹陽同學如是感歎。



馬原教研部徐軍老師組織學生一邊觀看直播一邊線上研讨,在讨論“生态文明建設”的議題時,多位同學結合艾四林教授的精彩講述進行了發言。“人與自然不可分割、不可直接對立,人類是在與自然的互動中發展起來的”“我們絕不像征服者一樣統治自然界,人類過度征服自然的行為激起了一次又一次大自然的報複。自然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基礎,破壞自然無異于殺雞取卵,自掘墳墓。”“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人類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思修課程的同學們則從這堂特殊的“思政大課”中切實感受到了新時代的青年擔當。人文學院馮雪同學說:“‘以前被世界保護的人現在保護世界了’這句話是對奮戰在一線的90後、00後的真實寫照,擔當,是他們身上最耀眼的閃光點。看到視頻中一個個被防護服包裹的臃腫身軀、一張張滿是汗水但始終微笑的年輕臉龐,我更能明白馮秀軍教授的話了,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天生的英雄,是責任、是擔當,是對責任的擔當,讓他們在一邊恐慌,一邊從勇敢中破繭成蝶、淬煉成鋼。”

最後,附上廉清老師毛概課程班級長空學院沈霄洋同學在觀看了“思政大課”後有感而發自作的小詩《人民史詩》,堅信我們一定能夠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戰争總體戰阻擊戰。

 

别怕漫長的黑夜

一擡頭,星辰已連成線

或許是決意的考驗

再回首,舉國肩并着肩

 

居家數月,守望着江城

燈火暗淡卻閃爍着必勝的星光

這光芒,來自無名的善意

來自護士與家人隔空的寒暄

來自鎮守家中的平凡英雄

 

戰“疫”捷報頻傳

學府的早櫻偷偷開在了清晨

回頭一看,這是一首英雄的史詩

每個人,都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文:胡未婷  審核:陳紅桂  編輯:萬千)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