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教學

當前位置:首頁  思政課教學

我眼中的庚子戰“疫”丨此生無悔入華夏——觀“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有感

時間:2020-03-20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2631

編者按:2020年,農曆庚子年,新冠病毒肆虐中國。在舉國上下萬衆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南航廣大同學無論身在何方,都盼望這場抗“疫”戰争早日獲勝,也許很多同學正在以各種方式參加這場庚子戰“疫”。為了彰顯南航學子與全國人民一道,衆志成城、同舟共濟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戰争的信心與決心,展現當代大學生的擔當與風采,向全社會積極傳播正能量,伟德bevictor中文版中國近現代史教研部特舉辦“我眼中的庚子戰‘疫’”征文活動。

伟德bevictor中文版網站特開設“我眼中的庚子戰‘疫’”專欄,刊發廣大同學的優秀作品。本期特刊發能源與動力學院胡天辰同學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2020年的開端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注定不平凡。新冠肺炎肆虐在神州大地,讓本應是阖家團圓之時的春節變得支離破碎。舉國上下萬衆一心,同仇敵忾,各地都在緊急調配物資發往一線,各地醫務工作者主動請戰一線,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也宅家學習,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正在此抗疫決勝的契機,這堂全國範圍内的思政公開課讓我對祖國的偉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首先,艾四林教授對于“人權”的解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次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對于疫情發源地及重災區——武漢采取了封城措施。此舉被西方某些媒體妄加解讀為“侵犯了武漢民衆的人權”。西方向來強調權利與自由,而他們更加偏向于個人而且是有一定“雙标”成分的權利與自由。中國對于人權的解讀則大大不同。人權的“人”,代表的不僅是個人,更是集體;人權的“權”代表的不僅是自由權,更是生命權。從西方媒體的角度,我們不應該封城剝奪武漢同胞的自由權;而如果武漢沒有封城,那我們有尊重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命權嗎?武漢封城是武漢人民為充分尊重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人權做出的犧牲,這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十分契合。這就是中國對于人權的解讀,無論身為中國公民還是外國人,在中國,你的人權一定是受到充分尊重的。現如今,中國方案永遠都是能最大程度上惠及每個人的最佳方案。

中國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與最大的優勢。秦宣教授在授課過程中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深入一線考察,多次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委會和政治局會議;黨中央從實際出發,成立了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分類指導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行動,在中央直接領導下,成立工作小組與時間賽跑,與魔鬼較量;基層黨組織雷厲風行,廣大黨員幹部發揮了先鋒作用;普通的黨員群衆積極投入防控疫情一線之中。由此可見,從總書記到普通黨員群衆,戰線上随處可見中國共産黨員的身影。而且疫情發展至今,抗疫戰争即将迎來曙光,這說明中國共産黨建立的防疫體系已經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也彰顯了黨中央集中領導的強大力量與顯著優勢。相比于其它的一些多黨制資本主義國家,越是面臨危機,中國越能展現中國共産黨的能力;越是面臨大考,中國越能突出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優勢。身為中國人,就一定要有制度自信,中國共産黨能夠做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中國能夠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祖國給與了我們足夠的安全感,我們也沒有理由失去信心。

中華民族發展的曆史從來沒有停止過跟疾病的抗争。王炳林教授接下來的授課從曆史思維角度剖析了黨中央領導的防疫工作。王教授列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兩次大規模抵抗瘟疫的鬥争:1958年消滅吸血蟲病與2003年抗擊非典成功。在屢次抗擊瘟疫的過程中,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屢次取得抗疫鬥争的勝利,也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此次抗擊新冠肺炎初期武漢封城的舉措即是隔離傳染源的經驗之舉。當然,也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來看待我國的發展。疫情期間,武漢封城,全國各地停産停工,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的損失。但疫情的沖擊是短時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防控疫情則是當務之急。中華民族在磨難中奮起,在危機中成長。恩格斯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曆史災難不是以巨大的曆史進步為補償的。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屢遭磨難,中國共産黨也在危機之中誕生。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能夠認識形勢,認識國情,并以此為基礎做出來正确判斷,才能一次又一次化解危機,讓中國民族昂首走在崛起的道路上。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與文化,遭受的一次次磨難,讓我們能夠冷靜面對磨難的沖擊,做出最好的選擇。

最後是馮秀軍教授的授課,她以一位95後家長的身份,就抗擊新冠肺炎鬥争中青年人的身影分析了當代青年,讓我感觸頗深。國家寄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于青年人身上,國難來臨無疑是對青年人成色的一種考驗。長輩曾為如今流行在青年人中的“佛系”、“喪文化”感到苦惱于失望,但如今又不得不為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喝彩。馮教授講到了疫情期間從武漢讀書返鄉,硬核隔離數十天的河北男孩郭嶽;講到了疫情來臨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的護士李宗玉。。。在困難的時候,一個民族隻要有讀書聲就會有希望。疫情期間,無數大學生宅家自修上網課,這就是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青年人不需要有自己的小确幸,不要回避自己的責任,擔當成就美好生活。馮教授講到:年輕時,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年老時,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确是這樣,等到我們年邁之時,回想起年輕時我們曾為之奮鬥,回想起國難時我們曾迎難而上,回想起國家曾以我們為傲,我們一定會為年輕的自己點贊、微笑,這樣才無悔我們的青春。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争是全體中華民族為保衛地球村向病毒發起的人民戰争。中國擁有具有團結互助精神的人民,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産黨與災難來臨奮勇争先的中國共産黨員,甚更有博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懷與大國擔當。生在這樣的國家,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怎能不感到驕傲。


學号 021820218 姓名 胡天辰

指導老師:徐地龍        

(編輯:呂帆)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