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農曆庚子年,新冠病毒肆虐中國。在舉國上下萬衆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南航廣大同學無論身在何方,都盼望這場抗“疫”戰争早日獲勝,也許很多同學正在以各種方式參加這場庚子戰“疫”。為了彰顯南航學子與全國人民一道,衆志成城、同舟共濟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戰争的信心與決心,展現當代大學生的擔當與風采,向全社會積極傳播正能量,伟德bevictor中文版中國近現代史教研部特舉辦“我眼中的庚子戰‘疫’”征文活動。
伟德bevictor中文版網站特開設“我眼中的庚子戰‘疫’”專欄,刊發廣大同學的優秀作品。本期特刊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荀正同學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在寒假回家之前,我沒想到寒假會如此的長,長到我無數次的在家想念學校的生活,也沒想到這個庚子年的冬天,好像更長更艱難。
這兩個多月來,天天窩在家裡,未曾出門,也算是增添了一種體驗。天天在家裡,信息的來源,隻有網絡,就讓我來說說我看到的庚子戰疫吧。
我看到了什麼呢?
我看到了網絡上飛速傳播的謠言。無論是在微博上,在抖音上,在聊天的qq群裡,在朋友圈裡,在一切可以交流的可以分享的平台上,我都看到了飛速傳播的謠言。人們出于對于疫情的恐慌和對于疫情的認識不足,往往更加容易去相信與傳播那些謠言,即使謠言很明顯是錯誤的。
我看到了很多發國難财的人。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資,在一些人的手裡,成了疫情期間的财富來源。他們有的沾沾自喜,有的後悔自己沒有屯到更便宜更多的口罩,有的則看着别人賺錢的同時心裡直癢癢。有句話說,永遠不要檢驗人性。就像釜山行的主角團們,在那輛列車上穿過了十節的車廂,卻穿不過那扇被人性關起來的門。然而更吊詭的是,在疫情結束之後,他們或許可以依靠這些國難财,繼續錢生錢,或者拿這成為飯桌上的談資,引來一些人們的啧啧稱歎。還有些自媒體的作者們,躲在家裡,躲在互聯網的面具下,為了流量為了眼球,進行新聞的曲解與亂造。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不假。
我看到了政府或者一些機構的不作為,他們以狹隘的思想,遲緩的行動力,讓人們漸漸的失去了對于政府的信任。政府和一些機構就在這樣的一些大的社會事件中,落入了塔西佗陷阱,背上了或許要用十年二十年才能擺脫的原罪。
所以你說,我該怎麼樣去對待這些呢?即使我想大罵,即使我想發洩,我也隻能在家裡,在這幾尺房間裡,或坐或站或躺,看着屏幕上的消息,甚至可能消息也是假的。
我很無奈,但我又看到了很多希望,來自四方。
我看到了國家的領導人們,對于疫情的積極響應。他們做出一些重大的決策,然後各級政府一層一層的傳下來。在我在家的這段時間,每天都會有廣播,告訴人們有關疫情的注意點。在以前很難想象會出現這種情況,但現在它卻每天真真實實的發生着。
我看到了“小人物”們的堅守。無論是作為吹哨人的李文亮醫生他們,還是在武漢或者湖北所有苦苦支撐的醫務人員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孩子給是醫務人員的媽媽送飯,因為疫情他們不能靠的太近,孩子隻能把飯放那,和媽媽空擁抱。還有為了保障醫務人員們每日飲食而努力的餐飲店主,有徒步走回去的外賣小哥。他們,或許是生活中的一個普通人,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他們永遠值得人們尊敬。
我看到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疫情發生以來,無數的物資湧向湖北,無數的醫務工作者、軍人們從各個地方,離開他們的家人至愛,來到了這片或許以後永遠都不會再來的地方,為了不認識的人們而努力,而奮鬥。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在這一刻,成為了他們守護的人。
我看到了國家新生一代的朝氣與活力,以及對于這個國家真摯的熱愛。今年已經2020年了,最早的00後們,已經20歲了,在這段時間,人們驚奇的發現,平日裡搞怪的90後、00後,仿佛在一夜之間就長大了。他們有的去了“前線“,有的在家裡為了支援湖北而發起捐款,有的在社區門口擔任起了志願者。作為一個00後,我看到我的同學們,我的同齡人們,都在為了自己、家庭、國家更好的未來而奮鬥。
我看到了中國的強盛。無論是直播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還是那些企業主們,快速上手醫用口罩的生産,這些都體現了中國速度,而從側面也反映了中國技術的進步。那些在疫情中支撐人們上課上班的互聯網公司,構成了中國互聯網的基石。
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擔當和中國的擔當。疫情以來,人們自覺在家隔離,不進行一些大的聚集性活動;如果非得出門也會戴上口罩,這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各地政府也紛紛出台政策,來保證流動人口的統計,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特别慎重的對待。就這樣,中國出現了讓人震驚的現象,街上竟然都沒有行人,這讓很多的外國友人都感覺到不可思議。出現疫情以來,國家慎重對待,給别的國家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時間,也給國際社會提供了很多相關的研究資料,這既是國家的富強的結果,也是國家的一種擔當。
所以你看,事情總是一分為二,或許有人或事讓人傷心,但我們卻總是被那些小事、那些陌生人們感動,這個國家依然堅強,人們依然充滿善良。
林俊傑有首歌,叫不為誰而作的歌,這個誰,或許是你,是他,是我,是每一個穿梭在藍天與星空之下的身影,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行走。但是,前面總是有希望,畢竟我們都為希望而活。
越過冬天的寒風,穿過雨雪,春天終将到達。
班級 1618103 學号 161810329 姓名 荀正
指導老師:陳紅桂
(編輯:呂帆)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