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黨群工作

用信仰之光點亮青春之火 —— 學校2021年優秀共産黨員何畏同志先進事迹

時間:2021-08-06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263

    何畏,伟德bevictor中文版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開始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1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70篇。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6年度影響力人物、十四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教師“領航·揚帆”計劃、江蘇省“社科優青”等獎項及榮譽稱号。作為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課的主講教師,講授專題課“中國共産黨百年革命精神的形成與傳承”。

一、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

何畏教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連續十多個學期被評為優秀,是學生口口相傳的南航“最值得聽的課程”。當問起其中的奧秘,她總是笑着說:“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理論研究透、講解透,讓學生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鑰匙。”課堂上展現的隻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的理論研究,才是她的制勝法寶。從教以來,她一直努力鑽研馬克思主義理論,《論共産主義理想之美》《中國共産黨人的曆史思維與戰略定力》等理論文章屢屢登上核心期刊的封面,在國内學界引起較大反響,也讓大家認識了這名80後的青年學者。這些理論研究成果,成為她上好思政課的最大底氣所在,也總能成為啟迪青年思考的鑰匙。不少學生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如果不是真的聽過何老師的課,根本無法想象思政課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就好像心中的一扇門被打開了。”她正是用深厚的理論素養、嚴密的論證邏輯,為青年打開一扇扇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大門。

二、與學生心貼心,與問題面對面

何畏說:思政課是一個靈魂晃動另一個靈魂的動力,一個心靈溫暖另一個心靈的傳導過程。隻有走進學生内心,直面學生問題,才能真正赢得學生。”“大國崛起與小民尊嚴”“生态問題的制度根源”“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曆史虛無主義怎麼看”等,這些學生最關切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都成為她的科研選題,又轉化為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教學專題。

在她的手機裡,有一個名為“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的微信群已經活躍了整整5年。這是她在2015年組建的輔導員教學團隊,“輔導員是離學生最近的人,他們的思想水平直接關系到思政工作的實效。”團隊先後開設系列講座“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選修課“理解中國”等,深受學生喜愛。有學生在作業中寫到:“因為理解,所以認同;因為認同,所以熱愛。這大概就是‘理解中國’課程的意義。團隊老師真是一的靈魂。”不知,這些靈魂不僅“有”,還常“拼命”。每周2個半小時的選修課,背後是團隊一遍又一遍的集體打磨。如今,這支團隊已走出多位“金牌講師”。團隊中的王洋在摘得全國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二等獎後,選擇跟随何老師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學位,“我想成為何老師那樣的人,用信仰之光點亮學生的青春之火”。何畏正用垂先示範的引領将“我”變成“我們”。

三、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是一姓馬的理論工作者,更是一個信馬的共産主義戰士。生在部隊大院的她,對信仰自始至終都有一種溫情崇敬與堅定執着。這種崇敬與信仰深深貫穿于她所講述的每一個生動教學案例中,讓學生不僅學有所思,更學有所感、學有所信。她帶領學生組建馬克思主義理論社團,核心成員20餘人全部獲得本校或外校的保研資格,其中既有後來投身西部教育扶貧事業,在支教中奉獻青春的支教老師,也有因思想進步而一路逆襲,從“學渣”到“學霸”,最終成長為航空事業裡的科研骨幹,更有數名曾經的工科優等生,保研時轉專業跟她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畢業後投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他們的青春閃耀着奮鬥之光。


(編輯:李知津)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